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鯤鯓194巷

一座靠海的小漁村「四鯤鯓社區」執行「藝術駐村」計畫,與居民一起打造的194巷。

透過行政院環保署「104年度建構寧適家園計畫-拔尖級」。

由南區區公所委託鹿草設計室(現名為:芃芓藝術工作室)執行「鯤鯓藝術駐村—尋海味計畫」。

 

尋,意指尋找、探求;海味,意指海的味道、珍貴的意思,尋找屬於四鯤鯓的社區「味道」。

 

藝術工作室以大量的社區參與方式來進行,透過多面向,多元課程,越來越多社區居民自發性加入駐村改造團隊。

「尋海味計畫」藝術團隊以七種不同的方式,演海味、亮海味、捏海味、晒海味、玩海味、築海味、樂海味、挖掘社區故事。

七種海味都落於194巷及162巷內,藝術團隊以尋寶的概念營造,

透過藝術品的裝置,讓遊客去尋寶發現社區有趣、美的地方,創作出屬於四鯤鯓的藝術地圖,

例如:

  • 來唷!青菜佇在—鯤鯓唯一菜市場,掛上社區媽媽量身訂做的馬賽克招牌,成為最可愛的菜市場。
  • 海海鯤鯓—居民運用海邊撿來的貝殼進行創作,在牆面上完成一幅可愛的小匾額「海海鯤鯓」。
  • 坐坐紅樹林—鯤鯓擁有南台灣最大的紅樹林,以紅樹林氣根的意象與座椅結合,坐落於194巷弄裡的餘角空間,共設置五處,各有巧妙不同。
  • 魚兒天空游—舊有的水塔搖身一變可愛水族箱,鯤鯓媽媽創作出許許多多的「帶路魚」,要帶著大家去尋寶!
  • 人情味柑仔店—透過工作坊共同創作美化外觀,並在店前設置藝術座椅。
  • 哇!我把蔣公變成魚—原為蔣公基座,透過藝術家帶領孩子們將基座作為想像的基地,以海的意象讓孩子們盡情發揮,從畫紙到馬賽克、從基座到海底世界都是孩子們的創意。
  • 疑!欖李會開花—照壁,做為風水化煞的一種物器;南台灣最古老的紅樹林之母坐落於鯤鯓湖,照壁以欖李花做為構圖,闡述鯤鯓地方生態資源豐富。

 

Facebook:尋海味-鯤鯓藝術駐村